历史上,山西拥有深厚的金融文化传承,是中国现代金融的发源地。山西票号从十九世纪开始至二十世纪初叶,“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先后在国内外设立分号达500多家,“汇通天下”,开创了中国近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先河。然而,新中国建立以来山西一直倚重煤炭能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金融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为了实现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山西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改革,2013年,提出“14281”金融工程,核心是通过金融创新,完善要素市场,拓展融资渠道,为助推综改试验区建设寻找稳固的动力支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4281”金融工程的提出
2013年初,我们对山西金融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困难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研判,认为山西金融面临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贷比较低,只有54%。资金运用不充分,有一半的存款没有转化为贷款。二是金融要素不齐全,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非公经济金融支持不充分。三是在“三农”工作中,农民脱贫后,渴望通过金融支持走上致富道路,盼望过上更高质量的日子,但金融对农户的服务满足率只有39%,相对较低。四是庞大的民间融资在体外循环,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引导,有的民间资金演变成非法集资,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副作用不可忽视。五是银企融资交易信息不透明,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不活跃。六是重点工程融资压力大,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融资平台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负债率和负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七是部分地区非法集资屡禁不止,半数地市陈案较多,金融生态需要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山西金融办提出推进“14281”金融工程目标,即:1.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心,突出4类支持重点,即重点工程、城镇化、“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建设2个平台,即金融服务平台、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开展8项创新,即改善融资服务机制、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融资、规范民间融资发展、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培育组建融资再担保公司、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引导保险资金入晋投资,即创优金融发展环境。“14281”金融工程提出以后,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由金融办牵头,开始实施。
八项金融创新的推进情况
(一) 建设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经山西金融办调研发现,山西有很多优质企业,但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运用还很匮乏。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融资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畅通银企双方的沟通渠道,如何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架起直接对话的桥梁?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实现银企双方高效对接,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王一新提出,建设山西金融服务平台,并于2013年4月底正式上线运行。
截至2013年年底,山西金融服务平台共收录融资项目(企业)1239个,助推527个企业项目融资对接,授信金额370.2亿元,贷款余额305.5亿元,对促进全省企业项目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金融服务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起一个项目发布权威、企业信息准确、产品服务聚集的平台,使融资服务工作由银企相互之间“盲人摸象”,向银企双方全方位接触转变,由一次性银企洽谈对接,向全程式、常态化、多点式服务转变,由过去单一的信贷产品服务,向多种融资方式协调联动转变,构建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合、投证债贷租联动、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共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新格局。平台与省内外60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和各类企业的融资。
(二) 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城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初步测算,山西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超过3000亿元,怎样对城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融资安排?这是山西转型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激活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支持城镇化建设,2013年年初,省金融办、财政厅、住建厅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在大运路沿线、上党城市群、百里汾河经济带等主要城镇群,选取51家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整顿规范,充分释放和发掘平台融资功能。
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原则,协调地方政府通过“划土地、给权利、注资金、引企业”等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平台实现现金流全覆盖;推动已实现现金流全覆盖的30家平台公司实施退出;继续发挥从事安居保障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的7家平台公司融资功能,并加强引导监督;推动已从平台退出的9家平台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不断增强融资功能。2013年,51家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融资152.9亿元,对城镇化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
(三)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根据抽样调查,山西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率只有39%。这一比例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于正处在加速推进中的山西城镇化而言,还明显不足。农民贷款难,关键是“抵押难”,农民缺乏可用的抵押物。如何帮助农民破解融资瓶颈问题,关键是要激活农民手中最大的资源——“土地”。
2013年年初,山西金融办选择运城市开展了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预期收益作为还款保证,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这一办法使土地变资金、资源变资本,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开辟了农户融资新渠道。为了规范推进试点工作,省金融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全省11个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进行推广,积极推动现代金融和“三农”发展紧密结合。
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仅绛县一县,就累计发放贷款913万元,支持土地流转22000余亩,形成512个规模经营大户,涵盖设施蔬菜、油桃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有力促进了土地效益提高和农民增收。
(四)成立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为破解“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的问题,打造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孵化器,推动企业最终实现IPO上市,全面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必须加快金融市场建设。2013年8月,山西抓住机遇,把握政策,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之后,迅速组建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继前海之后成立的第二家股权交易中心,为山西资本市场发展建立新四板填补了空白。为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股权转让、信息公开、企业展示、融资培训建立了开放式市场。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转让、结算交收、代理分红派息及企业私募债券发行、转让等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可通过质押融资、私募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将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获得直接融资支持。目前,企业参与热情非常高,挂牌展示的企业达866家,覆盖了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高新技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众多行业领域,并成功首批发行5000万元私募债。
(五) 规范民间融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民间资本约有万亿元左右,地下民间借贷行为非常活跃。为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2013年6月山西省探索成立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晋中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民间借贷提供登记备案服务,为民间借贷搭建无偿融资服务平台,引导民间借贷活动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化运作”。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撮合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借贷行为,满足借贷双方投融资需求,并引导融资再担保公司、金融中介机构和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入驻,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构建完善的民间融资登记、撮合、增信、风险控制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模式。下一步,山西准备在全省11个综改试点县全面推开这项创新模式,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六) 推进科技金融改革。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选择太原高新区作为试点,推动100个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保险、担保等方面的合作,然后逐步向山西科技创新城和11个市的科技创新园区推广。二是促进融资对接,通过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向省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公开发布高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项目近100个,与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山西省高新科技企业参加国家科技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科技国际融资洽谈会”,推动多家金融机构与46个项目融资对接,意向金额2.38亿元,投放贷款1.97亿元。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科技型企业在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道,选择优质中小科技型企业开展私募债试点工作。四是推动组建科技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协调解决科技型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五是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
(七) 培育组建融资再担保公司。为切实提高全省融资担保行业担保能力,有效分散和防控担保风险,山西出台《金融创新-培育组建融资再担保公司试点方案》,积极培育全省性融资再担保公司,以企业主体积极性为前提,适当配合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金增资改制。目前,已成立山西中联钢融资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资为15亿元;成立山西企业融资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这两家再担保公司的成立,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分险等服务,发挥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
(八)引导保险资金入晋投资。山西各类保险机构每年的保费规模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位居前列,然而,保险资金在山西的投放很少,全省保险资金呈现外流的现象。为了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省委、省政府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山西。一是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出台相关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调动保险机构来晋投资的积极性。二是编制《保险资金入晋投资2013年度推荐项目库》,促进保险资金与项目对接。三是重点推介重点项目,专门召开险资入晋协调工作会议。四是多方位宣传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积极吸引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2013年,保险行业在晋投资总额达187亿元,涉及高速公路、能源等9个省内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 2013年实现融资4180亿元目标。完成全年融资计划(4100亿元)的102%,比2012年全年多增380.06亿元,全年融资计划超额完成80.01亿元。其中,新增贷款1807.06亿元、表外融资1398.68亿元、债券融资844.5亿元、股票市场再融资129.77亿元,分别是上年全年增量的93.38%、128.32%、116.95%、246.66%。另外,省外金融机构还在山西投放贷款294.61亿元。
(二) 银行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存贷比进一步上升。截至2013年年末,山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025.46亿元,较2013年年初新增1807.06亿元,增长13.67%。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7.2%,比2012年提高2.52个百分点,存贷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近260亿元。新增存贷比为85.71%,比2012年提高24.36个百分点。
(三) 资金投向重点突出。一是有力地支持了全省重点项目建设。2013年12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8040.68亿元,新增868.72亿元,比2013年初增长12.11%,高于上年同期0.69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33.7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48.1%,较同期增长10.12个百分点,有效保证了山西重点项目的建设。二是重点支持了中小微企业发展。2013年12月末,中型企业贷款余额2573.6亿元,新增贷款378.34亿元,比2013年年初增长17.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98.85亿元,新增贷款401.31亿元,同比多增197.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13%,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46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不低于”工作目标。三是大力支持了“三农”发展。涉农贷款余额6624.85亿元,新增1281.49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70.92%,较2013年年初增长23.98%,高于全省贷款增幅10.31个百分点。
(三) 表外融资理性增长,对信贷资金形成补充。通过未贴现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信托、委托、租赁等表外工具融资1398.68亿元,比2012年全年多增308.68亿元,增长28.32%,占银行贷款77.4%,已成为银行信贷的重要补充。其中:未贴现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共新增339.4亿元,信托融资新增524.73亿元,委托贷款融资新增323.12亿元,租赁融资新增132.43亿元,占比分别为24.3%、37.5%、23.1%、9.5%。
(四) 债券融资稳步增长,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提高。2013年,山西全省36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844.5亿元,比上年全年多增122.4亿元,增长16.95%,是上年全年增量的116.95%。其中,企业债186亿元、中期票据431亿元、短期融资券165亿元、公司债57亿元、资产支持证券5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0.5亿元。债券融资稳步增长,为山西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了优质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股票市场也实现再融资129.77亿元,比2012年全年多增77.16亿元,增长146.7%。
2013年,在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受限、信贷投放下降的情况下,山西省金融办推动优质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直接融资快速增长,社会融资结构趋于多元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2013年12月末,山西直接融资比例23.3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2.92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